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NEWS

全力打造多元石油供应安全体系

所属:行业动态

 

 
 
 

 

近日,《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在储量目标方面,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左右;在石油供应方面,2020年国内石油产量2亿吨以上,构建开放条件下的多元石油供应安全体系,保障国内20205.9亿吨的石油消费水平;在基础设施能力方面,十三五期间,建成原油管道约5000公里,新增一次输油能力1.2亿吨/年;建成成品油管道12000公里,新增一次输油能力0.9亿吨/年。到2020年,累计建成原油管道3.2万公里,形成一次输油能力约6.5亿吨/年;成品油管道3.3万公里,形成一次输油能力3亿吨/年。

  加快石油储备能力建设

  《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写明,要加强勘探开发保障国内资源供给。陆上和海上并重,加强基础调查和资源评价,加大新区、新层系风险勘探,深化老区挖潜和重点地区勘探投入,夯实国内石油资源基础。巩固老油田,开发新油田,加快海上油田开发,大力支持低品位资源开发,实现国内石油产量基本稳定。《规划》指出,要推进原油、成品油管网建设。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管输流向,加强多元供应,提高管输比例和运行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原油管道重在优化和提升陆上、海上原油进口能力,成品油管道重在解决区域油品不平衡问题和提高管输比例。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管道装备制造和工程技术水平,推进装备国产化,加快实现管道系统智能化、网络化。落实管道第三方公平开放,优先考虑利用现有管道向目标市场输送资源。加强管道保护和安全隐患治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安全高效的现代石油管道网络。《规划》强调,要加快石油储备能力建设。一方面,加快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推进国家石油储备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加强国家对政府储备基地的统一管理。加快成品油政府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稳步落实储备规划,协调推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收储工作。积极利用符合规定的企业库容代储国家储备原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商业仓储设施投资运营。此外,健全石油储备制度,尽快出台《国家石油储备条例》,建立企业义务储备,推动建立完善政府储备、企业义务储备和企业生产经营库存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储备体系,多方式、多途径提高国家石油保障能力。

  大力发展清洁替代能源

  记者了解到,《规划》在石油节约利用与清洁替代能源方面提出了发展要求。《规划》写明,要坚持石油节约利用。推进石油行业能效提升,优化基础设施、产能建设项目等用能工艺,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切实加强节能管理。努力提高原油商品率,采取增加伴生气回注、油气混输技术、伴生气凝液回收技术等措施加强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持续开展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推进终端燃油产品能效提升和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实施内燃机、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计划,推进工业企业余热、余压利用。实施更加严格的燃油标准。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和水运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清洁替代能源。大力推广电能、天然气等对燃油的清洁化替代。积极支持天然气汽车、船舶发展,加快电动汽车等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应用。在禁煤区将排放不达标的燃油工业锅炉和窑炉列入禁燃范围,重点开展2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油工业锅炉天然气、电能替代。实施港口气化示范工程,推广港口岸电系统。推进煤制油、煤制气产业示范。已建成的示范项目实现安全、环保、稳定运行,自主技术和装备可靠性得到验证,煤制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得到市场认可和应用,装备自主化率进一步提高,推动形成技术路线完整、产品种类齐全的煤炭深加工产业体系。促进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合理扩大生物乙醇汽油生产和消费,适当发展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先进生物燃料,提升可再生燃料比重。超前部署微藻制油等技术和产业化攻关。

 

欧佩克国家达成减产协议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0日在奥地利维也纳总部宣布,俄罗斯等11个非欧佩克产油国已同意自2017年起将日产油量削减55.8万桶,以提高油价。减产预计为期半年,并将视市场情况决定是否延续。这是十五年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首次达成全球减产协议,而在两周前,欧佩克国家也达成了8年来的首个减产协议。

  业内人士指出,至此,全球主要产油国全面减产的格局已经确立,原油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将明显缓解。

  历史性协议已达成

  此次参与维也纳会议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共11个。最终这11个国家达成的原油减产协议决定,从明年1月起将其原油日产量减少55.8万桶,其中俄罗斯承担的份额最大,其目标是将原油日产量减少30万桶。墨西哥、阿曼、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也同意分别减产10万、4万、3.5万和2万桶。其他同意减产的产油国还包括马来西亚、巴林、赤道几内亚、苏丹、南苏丹和文莱。该协议的有效期为6个月,是否续期将视市场行情而定。此前,欧佩克已于11月底在维也纳会议上决定将其原油日产量减少120万桶。

  任欧佩克轮值主席国的卡塔尔能源和工业大臣萨达10日表示,此次会议对于恢复油市平衡非常重要,可以说一项历史性协议已达成。一个由3个欧佩克成员国和两个非欧佩克产油国(即俄罗斯和阿曼)组成的减产监督委员会将很快成立。欧佩克将于明年525日召开会议,监督协议执行情况。

  受市场过量供给影响,原油价格最近两年持续低迷,从20146月的每桶超过100美元一直跌至今年早些时候的30美元以下,创近13年来新低。而自1130日欧佩克同意减产以来,国际油价已经累计上涨15%。沙特石油大臣表示,希望这份协议能够创造一个新的框架来维持脆弱的油市。

  供需失衡将缓解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有助于促进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关系尽早恢复平衡,避免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各方就原油减产达成一致,这说明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间的合作达到了新水平,有助于各方在未来长期合作。

 

 

国际能源署:油市供需或继续改善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最新月底研究报告表示,目前判断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以及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的减产协议影响还为时尚早,但随着各方对于石油需求的上升,全球石油市场供需面可能正在缓慢收紧。

  IEA表示,石油消费日益强劲,导致其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估提高,如果欧佩克和其它产油国能够减产至承诺水平,随着油价稳定和库存减少,石油市场供需不平衡将缓慢改善。

  数据显示,欧佩克成员国201612月的日均原油产量下降了32万桶至3309万桶。在报告中,IEA维持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130万桶/日不变,维持2017年欧佩克成员国原油需求预期3290万桶/日不变,预计2017年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供应增长17.5万桶/日至38.5万桶/日。

  但IEA也警告称,自全球产油国2016年末达成减产协议后,各方开始对高油价做出反应,部分非欧佩克国家有增产迹象,这将令欧佩克国家面临阻力,并可能对减产协议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石油出口动态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0月,我国成品油出口量达到3811万吨,同比增长37.4%,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量。从净进口到净出口,再到出口量不断创新高,我国成品油进出口贸易格局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内炼油产能在不断增加,而成品油整体需求增速放缓,出口成为平衡国内市场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深度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也是检验我国成品油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业内专家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仍将不断扩大。

  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介绍,2010年以来,我国成品油消费年均增速已降到4.2%。其中,2015年我国柴油消费已达到峰值,预计在2025年和2035年汽油消费和航空煤油消费也会先后达到峰值。在供应市场,目前我国炼油能力超过7亿吨,产能过剩严重,而且十三五期间炼油产能仍将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炼油能力过剩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赵勇在第五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上表示,其实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成品油出口量就已超过去年总量。目前,我国成品油主要向东南亚出口,也有部分资源流向澳大利亚和南美市场。

  赵勇介绍,2015年我国炼油能力达到每年7.3亿吨,2020年或达到每年8亿吨,每年产能过剩约8000万吨。在此背景下,预计我国成品油出口或继续扩大。从全球成品油贸易市场环境来看,近年来,全球新增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中东、印度和中国。预计2020年全球成品油需求量达到49.5亿吨,不过,从全球炼能扩展的速度来看,全球成品油市场也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

  曾经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我国大量进口原油却还要向海外出口成品油?其实,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并不存在对立关系。相反,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几乎100%依赖进口原油的国家一直是亚太地区活跃的成品油出口国,而且成品油加工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经济产业。近年来,我国炼油能力不断提升,使得国内成品油市场由供应短缺变为富裕过剩,进而成品油出口成为调节国内市场平衡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成品油出口不断放大,亚太地区成品油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改变。毛加祥表示,我国成品油出口面临着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竞争。这些国家对成品油出口实施免税的鼓励政策,呼吁我国也加大对成品油出口的支持力度,提升我国成品油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其实,国际成品油贸易市场新近崛起的明星不是只有中国。据剑桥能源咨询石油市场研究经理刘海全介绍,2013年以来,美国炼厂的成品油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中东地区也在延长其石油产业链,从上游向中下游拓展。

  毛加祥表示,如果我国成品油出口半径只局限于亚太地区的话,我国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如果继续扩大出口面,就需要配套大型成品油出口设施,包括码头、仓储、运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