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5年多的精心筹备,中国原油期货终于正式起航,上周五,证监会宣布,原油期货将于2018年3月26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这意味着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即将上市。作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实践之一,原油期货的上市不仅有助于促进期货公司自身能力的提升,而且也有利于完善整个亚太地区原油价格的定价体系。
自2012年证监会表示将推出原油期货以来,中国的原油期货上市计划已经筹备了五年多时间。2014年12月12日,证监会批准上期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2015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曾两次宣布启动原油期货上市项目,但均未能如愿;2016年,中国市场经历了钢价和铁矿石价格的大幅波动,原油期货上市再一次延期;2017年5月11日,经证监会批复同意,能源中心发布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标准合约》。
当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第八大原油生产国。2016年原油消费量约为5.78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65%。2017年进口原油约4.2亿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推出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后,既可以实现原油的套保、套利等功能,又能够减少在原油贸易中对美元的依赖,降低与美元相关的汇率风险。
尤其是在原油价格在2016年阶段性探底后逐步回升、原油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中国议价能力增强,此时推出原油期货可谓占据“天时”。这是我国推出原油期货、谋求定价权的战略机遇期。
此次原油期货合约设计方案最大的亮点和创新可以用十七字概括,即“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
有业内专家指出,在能源贸易定价权的竞争中,我们既“取势”,以战略眼光抓住建立原油期货市场的契机;同时也“取实”,找到了一个巧妙的突破点。WTI、布伦特原油交割标的是轻质低硫原油,当前国际市场缺乏一个权威的中质含硫原油价格基准。而中质含硫原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4%左右,同时也是我国及周边国家进口原油的主要品种。因此,我国原油期货选择以中质含硫原油作为交割标的,弥补了空白。对于我国来说,夯实能源资源要素和产品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推出着眼于亚洲地区,并且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原油期货,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笔者认为,原油期货作为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弥补国内成品油调价方案短板;有助于探索期货市场国际化的市场运作和监管经验,同时,也将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