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汪清的寻访活动,我们启程前往哈尔滨。从进入汪清境内起,金凤哲就一直忙前忙后四处张罗,他的热情和笑容一直感染着我们,和他在一起大家很快乐。然而,相见时难别亦难,短暂相聚,别离在即,爱热闹的金凤哲话少了许多,默默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只见他眉头紧皱,平时满是笑容的脸庞竟然板的像块石头,他紧紧握住陈少红的手迟迟不肯放开,喃喃叮嘱:“你们多保重……”车队启动瞬间,身材魁梧的东北汉子,一个立正,满含热泪,用标准的军礼目送我们离开。
此情此景,顿时令寻访团成员泪奔。标准军礼,峥峥汉子,依依不舍。这里包含着是怎么样的情感啊……车队已行驶很远,大家一直默默无语。这些年每每与战友分别,令人动容的场面经历无数,金凤哲的军礼却深深印刻在大家心中,朴实无华的战友情被这个鲜族汉子诠释的淋漓尽致。
从汪清转道珲春在前往哈尔滨约八百多公里,如果全程高速,时间基本可控。好事多磨,行驶近一个小时车程后,被告知因道路施工,吉林境内的高速路关闭了。我们不得不选择省道绕行。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重新规划路线,还要多行驶数小时车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谷,穿过松林,有的路段还因为下雨积水的缘故泥泞不堪。
下午两时许,寻访团一行进入黑龙江境内。连续六个多小时的奔袭,人困马乏,饥肠辘辘。车队在宁安市马河乡停留片刻,这是一个冷冷清清的小乡场,大家涌入一户名叫“家的味道”的小面馆,已经打烊的店主人赶紧忙碌起来,李琴和陈燕不知又从哪里弄来几只馒头,令狐世忠取来自带的腐乳和油辣椒,两盆面汤端上桌,小店实在简陋,十几位寻访团成员老老少少站在桌旁,顾不上吃像,十几分钟解决了“别致”的一餐。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在当天晚上九点过抵达哈尔滨。
第二天清晨,寻访团一行如约前往与哈尔滨老兵聚会的地点,远在市郊的“将军文化园”。
哈尔滨籍的这批十五师老兵与其他地方的十五师战友入伍经历有所不同。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服役于高炮十五师的。他们是1971年8月从空军空降兵第四十四师调入正在老挝参战的高炮十五师的。由于1971年5月十五师老兵退伍,同是也是因为发生了惨烈的“5.14”战斗,造成兵员锐减。为准备打大仗、打恶仗,空军从空降兵调入我师400人,补充到连队,这400人中相当数量是1970年、1971年入伍的哈尔滨战友。
这一次应邀参加寻访聚会活动的哈尔滨战友,绝大部分就是当年从空降兵调入我师的。
李喜林战友主持了活动。
哈尔滨战友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寻访团聚会活动,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过援老抗美这段历史的老兵,对师、团首长都怀着很深的感情,随着寻访团视频的播放,他们也一起流泪,一起感慨。
在即将离开哈尔冰,战友们依依不舍告别之际,几位战友找到陈少红团长,希望能把对宣传队指导员贺中庭和宣传队二班老班长甘丙新的祝福带回重庆。
与哈尔滨战友短暂相聚后,我们又马不停蹄的驱车返回吉林,前往300多公里外的长春市,那里有一大批1971年入伍的老战友正热切期待着寻访团的到来。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寻访团成员的面庞,大家毫无倦意,听闻长春战友已经赶到郊外20公里处前来迎接,让我们既感动又不安。
原长春市交通局老领导李金明战友与当地战友会负责人王守方、时万学等把我们接到高速公里收费站的一个办公楼前。
鲜花,水果,热气腾腾的茶水,简短的欢迎仪式……陈少红握着李金明的手,“老李头大哥,我们又见面了!”,李金明乐不可支,“就是就是”。扑面而来的温暖与热情一扫大家的疲劳。时万学告诉我们说,“头天上午金凤哲送走你们后,就一直与我们保持电话联系,通报你们的行程安排,特别叮嘱要照顾好你们。”大家听闻,心头又是一热。
恰巧在这个时候,陈少红打开了手机,看到了金凤哲的这段留言。